江老师望着冲动的站起身来的万慧来,沉默了一会儿,
       然后说:
       “万慧来,你团结同学,跟杨小艳做朋友,这没有错。可是......”
       突然铃声大作,江老师收住了话头,拍了下万慧来的肩膀,
       “要上课了,以后再聊。对了,明天下午第一节课是歌咏比赛,
       你是你们组的领唱,快去准备吧。”
       第二天早上,杨小**常提前来喊万慧来上学,两个人一同走在街上,
       由于是冬季,很多人家生活中用的是蜂窝煤或小锅炉取暖、做饭,
       虽然气压低的时候,空气中,就不时的会有乌烟瘴气的异味呛人,
       家家户户,林立的烟囱,个个往外吐着蒙蒙烟雾......
       但这个时候家家饭菜的香味也是最诱人的,
       如果是空着肚子嗅这些味道,会让人更加饥饿难忍,
       但在这上学的路上,好在两个人吃的饱饱的,闻着这些味道,
       两个人说笑也能自如。她们经常在这个时候,做一个游戏,
       “猜味游戏”,透过两个在路上闻到的饭菜香气,来猜这是什么饭菜。
       如果较起真来,还是杨小艳赢的时候居多。
       记得夏天的一次这种游戏,杨小艳竟然说出两个“菜”名:
       “猪油拌饭”
       “菜叶酱包饭”
       万慧来不服,于是,在人家的窗外偷看之后,杨小艳果真赢了。
       “为什么,这些,你都能闻这么准?”万慧来实在不解。
       “哈哈,其实是我常吃的事儿。小时候我毛病多,吃饭很挑食,
       没有可口的菜下饭,我妈就用酱油加猪油拌饭,那时感觉香极了。
       有时,烧点辣椒油,泼在米饭上,别提那满屋的香气了。”
       杨小艳边说,还边吧嗒了一下嘴,
       “咱东北人不是爱吃酱嘛,我妈每年都自己做大酱。
       先把黄豆用水煮烂,然后和上白面,整成像一块砖头么那大小,
       静置一旁让它慢慢发酵。每次我妈做酱,我都会帮我妈品尝黄豆,
       看是不是煮烂了,因为那种熟烂的黄豆,在我小时候记忆里,
       是一年里只有一次的美味儿。
       所以我妈做的菜叶酱包饭那可真是带劲儿,老好吃了。
       现在我妈太忙,不怎么做了,以后再做,我准给你尝尝。”
       听着杨小艳的回忆,万慧来也禁不住吧嗒了下嘴,
       开始回忆起来:
       “记得小时候,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豆角烧肉,喜欢的不是那肉,
       而是那绵软酥烂浸透肉香味的豆子。而且是老豆角,外面的皮柴筋多,
       不知道是那时候小,还是北京豆角里的豆子特别大,
       妈妈会把里面大大的豆子剥出来,用一根白棉线把豆子穿成长长一串,
       再围成一个圆圈放在肉里一起烧。每次吃豆角烧肉,
       我和哥哥都抢着去翻找那豆角串,为怕我两争抢,
       后来我妈就都要多穿几串.....”
       “咱这儿的冬天,连过年都吃不上这豆角烧肉。”
       杨小艳听万慧来说这些,也现出了馋像,只是无奈罢了。
       “冬天里可不是,吃的菜不是萝卜、白菜,就是白菜、萝卜。
       还有酸菜!虽然爸爸是部队干部,小时候,但家里也不会常常吃肉。
       可巧了,我从小就不爱吃肥肉,因为只要沾到一丁点肥肉丁,
       我都会犯恶心。哪怕是吃饺子,无论妈妈怎么哄骗说
       没有多少肥肉啦,肥肉已经烧化啦什么的,
       我都会坚持把肉馅儿扒出来,一点一点挑去星星点点的肥肉,
       否则,我宁可只吃皮儿也不会碰那肉馅儿一口......
       我才不听我妈爸和我哥那套呢。”
       “慧来,你......”
       杨小艳听慧来不断说起自己已过世的父母,便想问些什么,
       想想还是打住了。
       “小艳,你的脸为什么这么红?”
       见万慧来歪着头仔细看着自己的脸,杨小艳也用摸了摸脸,
       “炕太热了,我妈说我有点上火了。”
       “那你睡过床吗?小艳。”
       杨小艳用脚踢了下路面的小石头,
       “当然没有。”
       “我在北京睡过。咱们现在睡的其实也是床,
       只不过是更暖和的床,就叫做炕。我家炕面上铺着芦席和被褥,
       张阿姨说,这样的铺法,被窝里保温,但不上火。
       遇上大雪纷飞的冬天,咱们钻进热炕暖被窝里,
       那才真是一种享受!”
       杨小艳听了,问慧来:
       “那你知道炕是怎么热的吗?”
       “不知道!”
       “炕是在屋里,用泥坯子建造的一个平台儿,
       平台儿里边是通火的隧道,隧道的口儿和厨房的烧火灶台连着。
       咱们烧火做饭的时假,灶台里的热气会往炕的隧道里流动,
       就能热了那个平台儿,也就是炕面儿。
       时间长了,整个屋子都热了。”
       “小艳,经你这样一说,我想明白还真是这么回事儿!
       你怎么那么有学问?”
       “才不是呢,我爸会搭炕,我在旁边帮工,他跟我说的!”
       杨小艳说着,独自往前面跑去,还逗着慧来,
       “有能耐,来追我呀?”
       两个人嘻笑着,一路相伴进了学校。
       下午的歌咏比赛,热火朝天。
       万慧来站起来,高声说道:
       “我们二组演唱的曲目是电影《红孩子》插曲《共产儿童团歌》”
       接着她开始领唱:
       “准备好了么?时刻准备着,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,预备,唱!”
       “将来的主人,必定是我们。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。
       小兄弟们呀,小姐妹们呀,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!
       牵着手前进,时刻准备着。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......”
       随着二组嘹亮的歌曲,一组也赶了上来,
       “月亮,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,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,
       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,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。
       那时候,妈妈没有土地,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,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,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......”
       万慧来喊:
       “苏保、虎崽、细妹、水生、金根、冬伢子我们加油唱!”
       听了万慧来的助喊,二组声音陡然高吭起来:
       “帝国主义者,地主和军阀,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,
       快团结起来,时刻准备着。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。
       红色的儿童,时刻准备着!
       拿起刀枪参加红军,打倒军阀地主,保卫苏维埃。
       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......”
       瞬间,二组的声音灌满了整个教室,把一组的声音压了下去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