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小年的早晨,爸爸和妈妈一起包饺子,薛余负责摆饺子。

       突然发现爸爸包的不对,妈妈包的两头尖尖的才是饺子呀?

       爸爸对薛余的质疑笑而不答……

       于是薛余好奇地看着他老人家是如何包制这奇怪饺子的。

       其实爸爸与妈妈包饺子的方法基本相同,左手托着擀好的面饼,右手往面饼上打馅儿,然后左右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对捏……

       渐渐的,薛余明白了,关键在饺子成型的刹那间,只见老爸魔术般将饺子两端的尖尖前后一折,五指合拢轻轻一夹,一枚既非饺子又非包子的东西,就四平八稳地落在盖帘指定的位置上。

       薛余当时不解地问:

       “老爸这还是饺子吗?”

       薛德珠说:

       “你看像啥?”

       见薛余说不上来,便笑呵呵地对薛余讲:

       “从前我包的是饺子,现在我包的是元宝。就好比说以前老爸蒸(挣)的是银子,而现在蒸(挣)的是金元宝。”

       听完薛余拍手称快:

       “老爸,你有财华呀!”

       万慧来说:

       “你说是的钱财的财吧?我一猜就是。”

       见薛余点头,万慧来又说:

       “你用不着又是拍手,又是叫好的。你老爸呀,什么都可能爱上,就是爱不上这个财华!”

       薛余笑的很“狡诈”:

       “可是,我叫好的也不是爸爸的祈求本身,而是叫好这单从字面的意义!”

       薛德珠说:

       “你们俩都不用争,我这两个方面都没有想过,是你们想多了。我只是感觉,把饺子包成这个样子,吃的时候感觉既香又可口。”

       薛余头一摆说:

       “老爸,这你可就是有点牵强了。饺子的形状还能决定饺子的口感,真的是头一次听说!”

       薛余刚刚说完,万慧来却罕见的跟着丈夫薛德珠站了队:

       “这一点,你还真的别不信。原因还不是因为你们小的时候给有养成的。你爸爸不蒸包子,是因包子的封口处,有一块死面疙瘩,你们小孩子都不爱吃。饺子的尖尖又怕扎疼你们娇嫩的小嘴……于是你爸爸发挥他的聪明才智,发明了蒸元宝。”

       这时薛研走了进来,听到这样的谈话,似乎也才茅塞顿开似的,夸张的大呼小叫起来:

       “原来爸爸蒸元宝,是出于对我们的疼爱。啊!爸爸的蒸元宝,无疑是对我们几个儿子爱的最佳、也最独特的表达方式!”

       “薛研,你不是说不回来吗?”

       薛德珠见二儿子回来了,拍了拍手上的面,回过身说。

       “大家都逼我回来,说我哥今天就回来了,让我别心不在焉的在那里混!”

       “你消息倒是灵通!起的早吧?饿了没有?”

       薛研搂过薛德珠说:

       “我爸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,您怎么知道我饿了?”

       薛德珠笑着摘下了围裙给儿子戴上,然后说:

       “你们豆腐串,都得起早四、五点钟就得去批干豆腐,我和你妈能不知道?帮你妈妈把这点饺子包完,我去先下一锅!”

       薛研一边围着围裙一边笑着斜眼看着爸爸感慨:

       “多少年过去了,爸爸曾无数次地给我们几个孩子蒸过元宝。如今孩子大了,爸爸仍喜欢蒸元宝。每逢家里蒸包子时,爸爸都不忘包几枚元宝点缀其间,因为那曾经是我们家庭的饮食符号,更是爱悠远的无声传递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哥哥,你这还一套一套的,难道你们店还让你进修中文了不成?”

       薛余听着哥哥像念诗歌一样,狡黠的笑了。

       薛研佯装正色说:

       “弟弟,你明知我是引用别人的诗歌,你还装不知道,你变的不地道了啊!”

       “你们哥俩别贫了!一会水开了,该不来及下饺子了。我还要去弄两个菜呢,快点快点。”

       万慧来的话,似乎提醒了薛研。

       “哥,告诉你个好消息!从今年元旦开始,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(cctv-5)正式开播!”

       看着弟弟的兴奋样,薛研一脸的不以为然,说:

       “这新闻满大街都知道了,你还当好消息告诉我!哼!”

       薛余刚想说什么,薛研忙摘掉围裙,跟万慧来说:

       “妈,今天这两菜,我来炒!您瞅好吧!”

       薛余马上也从桌边站了起来:

       “哥,你要做什么菜?我跟你学两手!”

       薛研朝薛余手一挥哼了一句歌词:

       “来,请跟我来!”

       他们来到厨房,薛德珠见儿子们进来了,忙说:

       “都来厨房干什么?一会儿就开饭了,先别急,回屋等着去。”

       薛余说:

       “爸,看来,您在厨房的霸主地位要不保了。今天,我哥要来露两手!”

       薛德珠有些半信半疑:

       “哦?要回家来做豆腐串?”

       薛研头一晃,双手一摊说:

       “啊哈!难道不行吗?薛德珠同志!”

       薛德珠说:

       “今天是小年,做点正经菜,可别瞎闹啊!”

       薛研见爸爸还把自己当个孩子,正色道:

       “爸,你今天下完饺子就算齐活,余下的我来。包你满意!”

       接下来,薛研开始为了排除爸爸的监督和质疑,开始一边备食材,一边用嘴说给薛余听,其实,也是说给薛德珠听。

       “弟,要是真想学,我就一步步的教给你,仔细听着,认真的看着,这可是两道正宗的长春菜。”

       薛研边从菜中,找出茄子,土豆,辣椒来,边清洗边说:

       “咱这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地三鲜、树三鲜、水三鲜的习惯。说起这地三鲜,指的是新鲜下地的时蔬:南方有苋菜、元麦和蚕豆(或是蒜苗),炒在一起吃的就是鲜嫩。而到了咱长春,地三鲜成了当地的名菜。就是把这土豆、茄子、辣椒炒在一起就叫三鲜。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菜。”

       “嗬!哥,我听这你架式,好象是省宾馆的一级厨师啊!”

       薛研被虚抬这么高,却不知“进退”,仍然拿出一副认真教徒弟的样子来说:

       “不敢不敢。先看这些原料,有哪样你不认识的,就要问问为兄我。这是土豆,青椒,茄子。这是生抽,盐,糖,水淀粉。我正在切的就是葱花,蒜片和姜丝。”

       薛德珠见薛研手脚麻利的洗菜切菜的样子,心里暗自吃惊:

       这小子,还真的是个实干的家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