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初的一个傍晚,刚刚下过小雨加雪的天,还是雾蒙蒙的,

       杨桃和几个女同事,一同站在“摩电”站点在等车,

       她穿了件时髦的“列宁服”式蓝色大衣,尺寸正好合身,

       里面是一件火红色厚实的高领针织衫,外面搭一条雪白的毛线围脖,

       几样颜色把杨桃的脸蛋衬托的更加粉嫩。

       杨桃站在离同事有些距离的地方,用脚踢着路旁的小石块,

       她对同事们的谈笑,好像并不感兴趣。

       一位胖墩墩的女人说:

       “这摩电是咱长春的一个风景呀,记得我上学的时候,就坐这一趟,

       两条平行线上的绿皮车箱,从晨曦的车站出发,来到学校,

       最后驶向妈妈的工厂。”

       另一个女孩子惊奇的喊道:

       “哟,你说起话来像作诗呢。”

       “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我有才吧?”

       旁边的一位男同事明显的不服了:

       “练口条,是吧?我们曲艺组的,还能输给你们?

       听着,我就单说说这趟摩电的线路,各位听好了:

       汉口大街西广场,老水塔下立斜阳

       胜利公园旧学堂,白菊路市场

       建设街邮局,八一电影院

       摩电驶向红旗街商店

       西安大路西安桥,西安桥外客车厂

       西安广场再向西,二〇八医院

       北边有庄稼,往来有车马

       终点站和平大路人流熙攘!”

       没有等这几个同事说话,周围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,

       原来是等这趟摩电的人多了起来,听到这位男人的即兴表演,

       不由为他鼓起掌。

       “摩电来了!”

       行驶在汉口大街上的53路有轨电车

       黄海牌公交车行驶在空旷的街道上,威风凛凛。

       因为公交线路车次少,人们翘首盼望着来车。

       几个杨桃的同事上了车,坐在实木长椅上,像秋千一样的摇晃着。

       大家都被刚才的谈笑声感染了,有些兴奋,话也多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一个女孩子喊着:

       “售票员阿姨好年轻漂亮!”

       同事里有一位小伙子,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,

       向前面刚刚走进来的一位大姐喊着:

       “大姐,这里有座!”

       胖墩墩的女孩子马上笑他:

       “你故意让座,期待漂亮的售票员阿姨夸奖你吧?

       看来你没少干这种事!

       建议车上的小男孩子不要刻意模仿这位大哥哥的行为!”

       大家听了,笑成一团。可是,杨桃既便是挤在这样的一群人里,

       还只是淡淡的样子。

       同事一个个下了车,只有杨桃跟他们依依道了别,

       果断而故意的错过了家门口的站点,

       她来到了去机场的长途汽车站,看着有的线路,

       竟是用载重卡车架上帆布篷代替客车,

       把车厢里垫上些干稻草,坐车的人们也只是坐在这些干草之上。

       她还是有些担心去机场的车是这种,还好,通过询问,有两种车可以选,

       一种是可以乘时速50公里左右的燃煤火车,另一种就是郊线的公共汽车了。

       而往机场去的路是西安大路及迎宾路段,自行车也是可行的。

       杨桃记得纪良每次来找她,都是骑台自行车,这个年代,有部自行车当然不得了。

       这是城里追风赶浪的青年人才能拥有的,当然,也有许多年轻人,

       骑自行车是为了能带个女朋友坐在前梁更是招摇过市,

       而街面的自行车,彼此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,

       或吵吵骂骂或拳脚相加结束纷争,

       而更多的人,则是不会舍得4分钱的车票,只是步行.

       特别是在郊外,10-20公里路步行是小菜一碟,

       如果碰巧搭上顺路的马车或拖拉机,需要拿出支香烟感谢人家相助,

       好在路上行人真不是很多.

       杨桃还是第一次来到大房身机场,她是通过和纪良处对象,

       才对机场更关注,

       知道了这里的历史,而过去的纪良,好像并没有过多的,

       跟自己透落关于机场的信息。

       但似乎老长春人都知道,大房身机场离市中心10公里,

       方位在长春的西边,还知道那里地势平坦,净空条件良好。

       用纪良后来的话说:

       机场标高231.1米,占地总面积300万平方米,

       周边有5个自然屯,飞行等级为4D级。

       1941年就有了大房身机场,那时候,

       还是日本统治东北时期的民航机场。

       杨桃在纪良的一个学习本上,还看到了大房身机场的具体描述:

       机场内修建东西方向的沥清跑道1条,建有候机楼1幢(建筑面积1140平方米),

       场内建有停机坪、机库、车库、宿舍工作间等。

       杨万启自从杨桃跟纪良见了面,第一次跟人聊天,必聊起大房身机场的话题,

       杨家人,都把这个机场的历史能流利的背下来了:

       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,

       四天后,第一批苏联红军空运进驻长春,大房身机场被苏军接管。

       第二年的春天,苏联军队开始撤离长春,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长春。

       后来,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出长春后,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,

       接管了大房身机场,1948年,机场成为国民党空军骚扰解放区的主要空军基地。

       成了国民党在东北战场上最北端的孤立据点,

       同年5月,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郊区,占领了大房身机场,

       包围和封锁了长春市区。

       1948年10月16日那天,很多长春人都记得这机场的激战。

       被人民解放军困守在长春的国民军队出动8000余人,

       向解放军阵地大房身机场发起猛烈攻势,企图占领机场突围。

       保卫机场阵地的人民解放军455团2营指战员英勇抗击,

       歼敌2000人,但却有108名解放军指战员英勇献身,

       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大房身机场阵地。

       解放后,大房身机场内建有无名烈士墓一座,

       每到清明,很多学校都有师生来扫墓和敬献花圈。

       那次激战中,机场内的建筑物大部被炮火损毁。

       三天后,整个长春终于解放了。

       第二年,驻长春的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学校将机场开始修复。

       1961年10月,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,

       将吉林省民航管理处和长春航空站,由长春大屯机场迁人大房身机场,

       得到空军司令部批准,大房身机场成为军民合用机场。

       1962年经国家民航总局批准,长春民用航空站加人国内干线航班飞行,

       航线为沈阳一长春一哈尔滨当日往返,

       由北京第一飞行大队机长徐作诰着皮夹克“飞行服”驾驶伊尔14飞机首航。

       由“飞行服”三个字,纪良让杨桃伤心的事情,又一次浮现在她眼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