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是有暖气的话,冬天就更不冷了,可弄暖气的话工程量太大了,还需要烧煤炭。

       这个时代的煤炭也贵,一时半会也没法弄暖气,所以夏田暖就只能先做成炕。

       炕的构造原理,夏田暖跟陈爷爷说了。

       没想到陈爷爷还真的做出来了。

       夏田暖还跟陈爷爷说了,这个技术他会了,以后建房子的时候,有人想盘炕,他都可以帮人盘上。

       就相当于陈爷爷多了一门技术。

       对此陈爷爷非常感激她。

       有了这个技术,陈爷爷带的工匠队在当地就不怕被挤兑碾压了。

       相信很多村民们知道炕的好处后,都会盘炕。

       反正冬天大家也要烧火做饭,只要大家烧火做饭,炕自动就烧热了。

       睡热炕,就不容易冻着,只需要一些柴火就行了。

       月华音明白怎么个原理后,都赞叹不已,“这个炕听着都很好,还是暖暖厉害。”

       月华音此时都有一种骄傲的感觉。

       这是她家暖暖研究出来的东西。

       ……

       说是搬家其实东西也好收拾,将床褥子铺好,东西摆放好就行了。

       晚上,夏田暖将姑姑一家人都叫过来吃饭。

       陈老太太他们看着新宅子,都惊叹不已。

       “这宅子看着比镇上大户人家的住宅都好看。”

       以前陈老太太年轻时候也去过大户人家,见识过那样的宅子,可她觉得暖暖的宅子更好。

       陈老爷子建房子的时候,回去都跟陈老太太感叹过。

       可那时候陈老太太没亲眼见过,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子。

       此时见到了,才觉得惊奇不已。

       尤其那炕,她都不知道烧起来到底是怎样的热度。

       “暖丫头也太厉害了,这热炕,叫咱们想可真想不出来。”

       夏曼芝道:“关键是简单方便,只需要烧点柴火就行了,做饭的同时把炕也就烧好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咱们云州虽然不是很靠北,冬天没有北边那么冷,但一年四季也很分明,冬天冷的时候也是真的冷,尤其从南方过来,娘大哥大嫂你们可能会不习惯。”

       “如果如今有了热炕,应该就不冷了。”

       反正,夏曼芝刚来云州的时候,过冬天很不习惯,就觉得冷受不了。

       但为了不让娘他们跟着担心,写信回去的时候,她从来不说这些。

       夏振山道:“确实跟咱们在部落的时候不一样,咱们部落的冬天也不是很冷,一年四季天气变化不是很明显。”

       “感觉在云州,深秋时节,都有点冷。”

       夏振山现在出门都要穿厚衣服,而且早晚温差也大。

       一不小心就容易着凉。

       村子里都有好几个人受凉了,不得不上山采摘点草药烧水喝。

       庄户们靠土地生活,土地收成好了,家里条件能好一些,土地收成不好,就要饿肚子。

       手里有点银钱的人不多,所以有个头疼脑热的,大家都舍不得花钱去看大夫。

       时间长了,大家也从祖上传下来一些土方子。

       头疼脑热的时候,大家习惯用土房子治身体。

       还别说,确实管点用。

       可这也不是办法,最重要的还是保暖。

       听说往年的时候,天气很冷的时候,有的老人体质弱,再没棉衣穿,直接就冻死了。

       若家家户户有了热炕,再冷的天气待在热炕上,怎么也不会冻死的。

       夏田暖道:“要是村民们知道热炕好用,都盘上热炕的话,冬天也就能暖和一些。”

       “下大雪的天气也不怕。”

       陈老爷子道:“我们家这几天也把床挪了,打算把睡觉的地方改造成炕。”

       之前夏田暖给他的图纸画的很详细,再跟他详细的一说,他就知道如何盘炕。

       若是夏田暖发话,陈老爷子也不敢把这个技术用在自己家。

       “还是暖暖大义,让老头子我学了这门技术,也能用来盘炕。”

       要是旁人会这门技术,不会教给旁人,也不会允许旁人用的。

       夏田暖道:“其实这没什么。”

       她能做的事情有限。

       大家就算是要盘炕的话,找陈爷爷他们干活,也需要给一点人工钱的。

       大家说了一番话,感叹了一番。

       晚上吃饭的时候,需要烧火做饭。

       当烧了火,开锅后,不一会,炕就热了。

       大家感受炕上的热度,都惊叹连连。

       “真的热了,好暖和啊!”

       “在这样热乎乎的炕上睡觉,冬天好舒服。”

       “坐在炕沿边上都暖和。”

       “炕中间最暖和最热。”

       大家站在炕边上,感受一下炕的热度。

       夏老太太坐在炕沿边上,笑意都要从眼睛里溢出来了。

       陈老太太和陈二丫也都惊奇不已。

       想到他们家很快也会将炕给盘好,脸上也露出了笑容。

       做好饭,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,夏老太太没有看到陈康康,也就是夏曼芝的儿子,有些疑惑的问道:“康康怎么没来啊。”

       夏田暖道:“娘,陈爷爷送康康弟弟去姜北书院读书了,一个月回家一次,所以就没时间过来了。”

       说起这个来,陈老太太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。

       “这都多亏了暖丫头,现在我们家条件才能变好,手里有了银钱,就想着让孙子去书院读书。”

       “能去姜北书院,还是暖丫头引荐的呢,还是我们暖丫头厉害,都跟院长认识。”

       知道夏田暖跟姜北书院的院长认识,当时他们都吃了一惊。

       大勇二勇他们在那边上学,他们自然也送康康去那边上学。

       虽然松香书院听着名声好,但他们更相信自家人。

       况且他们去看了,姜北书院看着真好,只要学习好还有奖学金。

       夏曼芝笑着道:“我们还打算送二丫去学门手艺。”

       他们陈家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,男孩女孩都一样。

       就是这里只有男生学堂,没有女生学堂,女孩子也无法入学为官。

       只能让女孩子家学门手艺。

       夏田暖都微微有些诧异,让女孩子学一门手艺也要花不少银子。

       大燕朝大多普通人家根本不舍得花银子让女娃娃去学习。

       没想到姑姑一家思想很开明。

       杨氏都好奇的问道:“送二丫去学什么手艺啊?”

       夏曼芝道:“我们打听了一下,镇上有个绣技很好的绣娘,听说她的学问也极好,就在家里看了一个女子私塾,教学习识字还有绣活,每个月收二百文的束脩费。”